彩神VI首页2013年10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十年。为更好地探究上海报业集团十年来的融合创新实践,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课题组于2023年7-8月走进上海报业集团,对旗下多家主要媒体、产业板块进行深入调研,对关键项目、关键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集团领导进行了实地访谈,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于融合 长于创新——融媒十年“上报样本”研究报告》(约2.5万字)。在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十周年之际,公号特将上报十年融合创新的部分精彩实践摘编如下(约5千字),供各方参考。
2013年10月28日,在上海市委、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推动下,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成立,成为实施全国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首个“地方实践”。
十年间,上海报业集团从以报刊业务为主的媒体集团,成长为拥有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多种新媒体形态,共计332个端口,覆盖用户9.55亿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十年间,上海报业集团“文化+”产业生态布局初见成效,建立了文化地产、文化金融两大管理平台,深度涉入文化产业领域。
本文以上海报业集团十年探索为样本,梳理剖析其融合创新实践,为技术驱动下中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创新提供有价值的趋势判断和发展参考。
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之初的一系列探索,抓住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窗口机遇期”,开启了中国媒体集团率先融合转型的“破冰”之旅。
上海报业集团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成立。对两家大型传媒集团实施整合重组,是一次破釜沉舟、凤凰涅槃式的重大改革行动。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体现了颠覆式创新的特点——打破原有结构框架和制度格局,在融合转型大潮中后无退路,只能迎难而上。
集团三大旗舰媒体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上报集团成立后,确立了发挥三大报各自属性与特色,做精做深做强的发展目标。
解放日报突出“党”字,体现党的舆论阵地的组织优势、思想优势和政治优势,代表权威主流声音,成为新闻舆论的排头兵、领头羊。文汇报定位突出“文”字,立足科、教、文、卫新闻报道,成为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传承文化思想,拥有传统的、现代的、国际的文化影响力优势的人文大报。新民晚报定位突出“民”字,形成引人入胜、津津有味、少长皆喜、融入寻常百姓家的文风特色,力图打造成了解上海民智、民风、民意、民生的最佳报纸。
集团成立第二年,上报集团两大现象级新媒体产品“澎湃”“界面”先后上线。澎湃新闻旗帜鲜明地提出“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定位,致力于原创的、互动的、严肃的,有思想和价值观的报道和评论。“界面”立足财经、商业新闻,面向城市中高端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新闻资讯。
如果说上报集团在新媒体内容领域布局发挥了较大的示范引领作用的话,“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集团成立之初,共有报纸、期刊35家(含挂靠托管等)。集团确定了“一报一策”的调整方案,采用“关、停、并、转”和“精、联、创、合”等方式,推动优化资源配置。目前上报集团所属报刊已降至15家,对包括媒体和各类经营公司的3665名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分流。
上海报业集团主动压缩传统产能的一系列结构调整,在全国传媒业率先打破了“温水煮青蛙”的惯性消极状态,也体现了集团发展向新媒体舆论主阵地转移的战略决心与定力。
上报集团自成立起就明确了传媒文化产业集团的功能定位,并通过金融、地产等资产的经营和运作,反哺报业主业,同时为集团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和实力保障。集团先后发起八二五基金、瑞力基金、众源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介入对媒体发展具有前瞻意义的文化产业、数字技术领域,杠杆效应显著,也成为国资(特别是宣传国资)介入金融领域与文化产业领域的一种新模式。
上海报业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上海市委部署,结合集团媒体发展实际,在八个方面持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独特的融合发展之路。
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先确立集团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并在报业管理和改革、战略发展、资产管理和运营、监督考核、干部人事与基层党建等六个方面进行统筹管理,以实现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同时,原来作为集团下属独立编辑部的三大报重新恢复独立法人身份,全面负责报社及所属报系的导向把握、内容生产、广告、发行、品牌拓展、新媒体发展、人力资源与基层党建等,以增强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市场意识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自主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干部职工参与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014年1月1日,解放日报推出“上海观察”客户端,“试水练兵”,为下一步深度融合全员转型做准备。2016年3月1日,“上海观察”正式更名为“上观新闻”,启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核心是探索“一支队伍、两个平台”。2018年是解放日报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深化年,设立“融媒体指挥中心”,发挥“中央厨房”功能,加强指挥统筹报社采编资源。2019年起,融媒体指挥中心承担“头部新闻”生产和传播功能,增加审稿和推广职责,对“头部稿件”进行重点运营,力求取得最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截至目前,上观新闻App累计下载量超过1500万,日活UV超过60万,近三年年均百万+稿件约360篇。
在文汇报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人文特色的报道优势,在报道内容、视角和呈现方式上,进一步与其他综合性报纸形成差异化。2016年4月,“文汇”App正式上线,依托纸媒特色资源,将优质原创内容向互联网延伸,壮大宣传阵地,实现传播水平新突破。
2018年1月28日,文汇报社融媒体指挥中心正式开通运行,拉开了报社整体转型的大幕。“思想+人文+技术”是文汇报深度融合探索的中心,近年来突出围绕主题主线,加码视频新赛道,建设“融媒强阵”,运营面向文艺、理论、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六界”的融媒体账号,确保“多点呈现”的质量与效果,形成立体宣传声势。
上海市民口中“夜饭吃好看夜报”的新民晚报早已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变身全媒体、全渠道、全覆盖,继续立足“民”字,“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4年,新民网在国内率先将地理位置服务与新闻资讯传播相结合,给百姓市民带来网络阅读新体验。2015年,“新民邻声”App正式上线,实施“第一时间发新媒体,新媒体栏目报纸落地”的融合采编原则。2017年,新民晚报融媒体指挥中心建成,新民客户端全新改版为“新民”,基于“融媒体采编指挥平台”实现数据化、可视化的管理。2018年10月,报社新媒体部视频组与摄影部进行一体化重组,并以视频摄影部组建为牵引,在全报系设立视频栏目制片人制度,建立记者编辑视频产品首发制度,组建具有浓郁上海特色的短视频矩阵。2019年以来,报社成立多个全媒体工作室,专注生产专业化、垂直化优质内容,形成了覆盖各主体报道领域的内容矩阵。
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加强与互联网BAT企业的合作,更筹划推出自有平台——澎湃和界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原生新媒体产品。
2014年7月澎湃新闻正式上线。澎湃新闻是国内第一个直接切入移动客户端的新闻转型产品,第一个定位于互联网原创新闻生产的新媒体,第一个实现了国内目前最大规模传统媒体采编团队整建制向互联网转型。
近年来,澎湃新闻致力于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媒体内容供应商、新型交互传播平台、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开创了“广告+版权+政务+智库+技术输出”等多元化的运营格局。截至2023年8月,澎湃新闻客户端总下载量已达2.5亿,是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最重要的全媒体内容供应商之一。
2023年10月,澎湃新闻将上线小时直播频道,以“真人+数字人主持”、“AI+4K高清”等形式,成为中国互联网新媒体中第一个线小时直播媒体。
界面财联社的前身界面新闻成立于2014年9月。2017年底,通过换股方式,界面新闻与财联社完成整合。目前,界面财联社是国内金融信息服务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资质、金融信息服务资质、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机构,成功跻身国内财经媒体第一梯队,旗下已经形成包括界面新闻、财联社、科创板日报、创业板观察等核心内容产品在内的新媒体矩阵,拥有对国内4000多家上市公司、100多家券商、300多家银行和100多家保险公司等的内容覆盖能力,7×24小时不间断提供金融信息。
在大数据领域,界面财联社自主研发了星矿智能金融数据平台、联合国泰君安证券等推出“资产管理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在人工智能领域,界面财联社聚焦AIGC在传媒领域场景与金融信息服务垂类领域落地应用,新推出基于大模型的T2A(文字转音频)技术的克隆语音版本《财联社早报》。
澎湃新闻创办的全英文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于2016年上线,形成“网站+App+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传播矩阵,在海外主要社交平台上活跃粉丝数逾100万,年覆盖1.2亿人次,西方国家用户占比超52%。
上海日报是中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家省级英文日报,关注“家门口的外宣”。2017年10月整体转型后,打造了融媒体外宣平台SHINE,以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为己任,成为上海国际传播格局中独具特色的新媒体品牌。目前,上海日报网站年度浏览量3800万, App下载量256万,境外用户访问比例超过68%。
2022年起,上海日报参与创建City News Service(CNS),为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提供城市要闻、政策服务信息和实用的文化生活资讯。2021年11月上线的IP SHANGHAI,是国内首个集聚合征集、共享传播、孵化创新为一体的数字化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上报集团的人才队伍建设,兼顾了全员转型与重点扶持,也兼顾了当下运营与未来储备。
按照上海市委提出“采编为宝”的方针,上报集团成立后首先启动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集团三大报在以新媒体产品架构为中心,重整各业务部门的前提下,重组队伍、业绩优先、灵活考核,鼓励优秀人才从行政岗位向专业岗位转移,实现人才队伍从传统业务板块向新媒体阵地整体迁移。其中,首席制打开了采编人员上升通道,充分释放了优秀媒体人的生产力。自2015年截至目前,三大报共聘任首席记者(编辑)181人次,占采编人员总量8%的首席团队,所产生的优质新闻产品占各报社总量的25—30%。
上报集团紧扣“融媒”这一关键词,2021年启动“三融”项目,从扶持、服务、赋能层面深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三融”即“融媒轻骑兵”“融媒工作室”“融媒云课堂”,在平台对接、技能培训、成长激励等方面创新探索,予以全方位赋能,实现传播力影响力新提升。
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伊始就着手搭建了地产与金融股权、文化与新媒体两大投资管理平台,重新组建了上报资产和文新投资两大直司,旨在利用市场机制,探索政府财政扶持、集团配套资金、社会融资介入、上市公司证券化等多种途径,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媒产业集团。
集团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期,聚焦文化产业领域投资,实现了由直投项目的“点”、产业基金的“线”,到覆盖整个行业产业“面”的母基金的渐次攀升,形成引导资金、产业资本、金融资本、GP团队、创新项目等各方面信息汇聚、资源融合的制高点,推动了上海文创金融生态圈进一步繁荣。
上报集团旗下共持有近100万平方米的物业,各类文化园区、特色书店、艺术空间项目遍布上海各区。围绕“地产功能+文化属性”,重新有效配置和利用相关地产资源,不仅为上报集团获取物业租金收益和开发增值收益,也是积极融入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形象功能更新升级的有效探索。
上海报业集团拥有新华发行集团和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上市的国有出版发行企业——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文化+”新业态,持续打造城市文化消费新空间,紧扣“全民阅读,书香上海”,不断深挖实体书店经营发展的内在商业逻辑和文化创意价值。在书店的网点布局方面,上报集团着力推进中心城区五大书城、五个新城“江南书局”及新华书店和特色书店的建设落成。
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上报集团以“上报•传媒谷”为标杆,集聚集团新媒体资源、吸附核心TMT行业项目、引进互联网媒体“头部企业”,打造覆盖互联网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上报•传悦坊”以“办公+文化创新商业”结合模式,将自然、文化、建筑三者合而为一的设计理念贯穿其中,体现了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碰撞再造。此外,集团还打造“上报•IMC”,建设国际新媒体产业基地;打造“上报•苏河坊”,助推区域数字化转型;建立新华文化创新科技园,打造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孵化器。
上报集团于2019年起打造全新品牌“新华文创”,已形成以光的空间、明珠美术馆、n次方文创品牌孵化中心、国际童书展、外滩“东一美术馆”、文汇出版社、书城杂志社、城市动漫等品牌为载体的文创产业集群。
上海报业集团立足主业,积极推进新闻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分发,几年来,集团着力打造“20-50”智媒体矩阵,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技术为经,以媒体融合发展应用为纬,围绕内容生产、传播营销、产品运营等关键环节,规划了涵盖20个场景的50个探索项目。
东方网是上报集团最具技术实力的新媒体公司,拥有227项软件著作权以及31项技术专利,在电子政务市场具有一定的产品占有率。东方网也较早将人工智能运用内容生产全流程,实现信息、用户和广告的精准链接,目前重点投入“市-区-街镇-村居”四级融媒传播与服务平台的研发工作,面向全市215个街镇提供微信公众号融媒化改造,实现全媒体生产和云端工作闭环。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习做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展望未来,“上报之路”依然是一条主动适变应变求变之路,是一条不断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未来以上报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地方传媒集团的发展,必然是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全局和地方发展大局,积极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再上新台阶,推动集团事业高质量发展再创新佳绩。
(原题为《发布 生于融合 长于创新——融媒十年“上报样本”研究报告(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