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彩神VI解码江苏“文化+”听“主力军”细说一二

  彩神vIII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在4月20日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来自省科技厅、省文旅厅、省统计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苏州市委宣传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和江苏原力数字科技公司的负责同志,分别围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旅融合、争创国际一流企业等方面做了交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征程中如何建成“先行区”,怎样当好“先行者”?请听他们怎么说——

  “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围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充分发挥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硬实力。组织实施了“文化传媒生态圈大数据平台技术研发”等重点研发计划259项,安排省拨经费3.3亿元,突破了3D动漫引擎、影视媒体融合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围绕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文化企业,依托“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文化类创新型企业集群。着力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深入实施“小升高”行动,将402家文化企业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截至2021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57家。

  积极推动科技创业,增强文化产业创新活力。高标准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省共布局建设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4个集聚类和江苏有线家单体类国家基地,累计入驻文化企业超2000家。建设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等32家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实现营业收入超1500亿元。

  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增强文化科技服务支撑力。建设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南京师范大学建设江苏省艺术与科学创新中心,省拨经费1000万元,着力开展艺术、人文、科学方面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建设了“智能教学仪器”“环保型书写墨水”等16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加大文化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部署一批重大文化和科技融合项目,补齐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短板;加强文化科技企业培育,重点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文化科技企业创新梯队;加快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建设并争创国家和省部级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载体建设,布局一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省级文化类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

  近年来,省文旅厅抓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契机,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及时出台“1+6+18+12+8+16”系列政策措施,组织两场共计32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授信额1014亿元,推出首家文旅特色支行和“乡旅E贷”专项信贷产品。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了江苏金刚科技、苏州蓝海彤翔、常州龙城控股等一批领军型文化企业。扶持重大项目,近三年累计发布120个投资额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助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江苏园博园等项目落地落实。培育新兴业态,催生“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农业”“文化+制造”等一批跨界融合项目。

  打造平台载体,放大文化产业集聚融合效应。持续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提升工程,全省已建成1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文旅融合平台。推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升格为部省共同主办,并首次实现全国348个剧种“大团圆”。2021年全省文旅消费总额3954亿元,占全国10.32%,居各省份之首。

  下一步,省文旅厅将进一步以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纾困惠企政策落地,让文旅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持续推进“江苏文旅16条”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二是推动业态产品创新,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扩大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三是推动文旅融合,深化“文旅+”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交通、康养等领域相加相融。办好运博会、创博会等各类文旅融合展会和节庆活动。四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各地争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旅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建设一批小剧场、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推出一批有特色的小展览,引导和支持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旅游消费空间。

  省统计局强化文化产业统计队伍、夯实文化产业名录库基础、提升文化产业数据质量。

  扎实开展单位核查认定工作。“要有数,先有库”,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单位名录库,切实做好文化产业单位的入规纳统,全省规上文化产业单位从2019年的7315家,增长到目前9800余家。

  做好文化产业统计服务工作。先后和省委宣传部共同开展了文化统计监测数据测算及发布,“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评比,《江苏文化产业统计概览》的编辑出版,“江苏版权产业”“江苏电影产业”的数据测算及报告撰写工作等。

  完善文化产业核算办法,保障核算结果数据质量。制定《设区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核算办法》用于文化产业快报增加值核算,编印于《江苏文化及相关业统计报表说明及实施要点》中附录十五。

  下一步,省统计局将继续加大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力度,做好大型单位监测,提高文化产业数据质量。经国家局认定江苏文化企业20余万家,其中前100家文化企业营收规模就占到全部的40%以上,抓好大型单位数据监测对全省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十分重要,要形成文化产业统计合力,全局“一盘棋”。

  凤凰集团明确“十四五”期间建成国际一流文化企业,大力实施内容创新、融合发展、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金融+”六大战略。

  坚持聚焦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设立内容生产专项资金,大力实施文学、学术、科普、教育四大原创工程,系统推进《中国长城志》《中国运河志》《江苏文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等大型出版工程,打造凤凰作者年会、凤凰文学奖、风凰书评奖、曹文轩儿童文学奖、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大赛等重要平台。

  坚持资本驱动,增强金融反哺主业支撑力。大力实施“金融+”战略,基本构建了文化金融控股平台。目前拥有财务公司、文贸融资租赁两个自建平台,参股控股的金融类企业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金融股权投资总存量规模约70亿元,累计现金分红约23亿元,金融投资收益对利润贡献率已超50%。

  坚持融合发展,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源动力。设立融合出版专项资金,重点打造凤凰书苑、凤凰易学、凤凰职教和凤凰融合出版基础服务平台等四大龙头项目,建成覆盖主流平台150个账号的新媒体营销矩阵,年销售突破7000万元。

  坚持渠道赋能,增强优质文化服务供给力。全省布局1427个“大中小特”发行网点,形成总面积超过90万平米文化服务空间,自建凤凰新华电商平台年销售码洋突破20亿元,为2000万消费者提供线上服务。每年举办各类阅读活动近2000场,全力服务全民阅读。

  下一步,凤凰集团将紧扣建设国际一流文化企业目标,持续推动思想观念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产品和营销能力建设,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贡献凤凰力量。

  近年来,苏州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聚焦数字文化产业,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完善各类要素保障,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苏州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有:摆在突出位置。苏州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推进会等,推出倍增计划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2021年新增66个入库项目,喜马拉雅、腾讯、阿里文娱等一批头部数字文化企业的功能总部和区域中心相继落户苏州。高新区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借助数字货币试点创新文旅消费方式,打造“姑苏八点半”、文旅消费月等品牌。周庄古镇、金鸡湖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持续完善要素保障。苏州文化产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累计为139个文化产业项目提供45亿元贷款支持。

  下一步,苏州将重点实施“四项行动”:实施市场主体提质行动。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国有文化资产重组,壮大国有文化企业和资本。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建立入规文化企业培育库,力争每年新增200家左右规上文化企业。培育本土骨干龙头企业,力争未来五年新增10家左右上市文化企业。

  实施平台载体提质行动。加快元和塘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加强高新区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工业园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内涵建设。加快培育运河文创产业园、丝绸文创产业园、电竞产业园等,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镇(村)。

  实施融合发展提质行动。推动古城保护与文创产业有机融合,建设一批小剧场、小书场和新型文化空间,打造“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文化旅游新模式。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经济时代工艺美术、传统丝绸等业态创新、集群发展。

  实施要素保障提质行动。深化文旅消费城市建设,争创更多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每年引进高端文化产业人才不少于100名。用好自贸区苏州片区制度优势,探索实施更多文化产业创新政策。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作为部省共建的国家级园区、江苏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围绕“影视科技元素”大力发展现代电影工业。

  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园区已建成15座科技拍摄棚,5座音乐录制棚;打造了国家电影云平台、5G数字影视创新中心、LED幕墙拍摄系统等数字技术平台。园区已累计集聚国内外影视规模企业800余家。

  生产双效合一精品影片。园区累计承接了1200余部影视剧拍摄制作,如电影《长津湖》《中国医生》《中国机长》《流浪地球》,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功勋》《人民的名义》,网络视听节目《风起洛阳》《浴血无名川》等,一批影片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等奖项。

  营造影视文化发展品牌。园区创办了由部省市共同主办的“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打造影视文化资本和项目对接平台。

  下阶段,园区将面向“数字影视、数字文娱、数字传播、数字教育、数字版权”五大方向,形成千亿级数字文化产业集群。

  全力以赴抓好三大产业内容生产。围绕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三大内容,持续推进主旋律、高科技精品项目的创作生产,让“苏产影片”成为市场口碑担当。

  全力以赴抓好园区三期、四期和五期等三大载体项目建设,形成数字影视制作及数字娱乐产业集聚区,引入一批总部基地、重点项目。

  全力以赴抓好三大技术平台合作。建设国家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搭建影视渲染云项目,搭建影视公共算力服务平台。

  全力以赴抓好三大影视IP延伸。建设金庸武侠元宇宙主题馆、恐龙归来之勇闯侏罗纪主题馆和元宇宙研发中心。

  原力数字科技自2010年成立以来,坚持科技与艺术相融合发展理念,逐渐成长为国内数字内容制作领域的领先企业。原力一直走在数字文化产业的前沿,利用3D数字技术,将一个个作品变成更易感知的存在,十多年来,服务了近千款世界知名的游戏、众多的CG动画影视项目,如美国梦工厂的《驯龙高手》剧集,netfilx的动画电影、顽皮狗的《最后生还者》、索尼的战神系列,还有国内比较知名的《凡人修仙传》《王者荣耀》等。同时,原力敏锐布局元宇宙、数字人等产业前沿,参与制作的手语播报数字人“聆语”和“华智冰”在北京冬奥会完美亮相,为全国2780万听障同胞送去了精彩解说。

  原力早早地就向国风元素、向自主产品领域探索。2021年7月,与腾讯联合开发国风题材奇幻冒险动画《故宫里的大怪兽》,在腾讯视频平台上已有近12亿次播放量。通过创新“真人+CG”的制作模式,让故宫里神兽、仙人和精怪雕像,在隐形而繁华的神兽世界都活跃了起来。与德基美术馆合作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正式展出,展览突破性地将新锐科技引入文物数字化中,实现了“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

  接下来,原力必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产业数字化发展浪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官方微信 关闭